發表文章

今天來介紹一下我自己吧 !! 熱大家瞭解一下帥哥!我叫王詳均我是SEAN 身高177蠻高的我知道! 體重78別嚇到我最近再增胖。當然我也有一個可愛的家庭和女友。現在就讀嘉義大學研究所。本身是個不愛讀書的帥哥,但我還是就讀研究所,難道我開竅了嗎別擔心根本沒有不要想太多。我個人屬於天真害羞善良型!!對了 我今天很開心 因為blogger終於四十篇了!!!對了真是謝謝我的老師讓我在這學期裡,可以在這散播快樂散播愛。這裡也成為我抒發情緒的出口多棒啊 !!!!

期末前的聚餐

圖片
最後一個禮拜 主任的課不上課。讓我大家去百賀燒烤培養感情,感情不曉得有沒有培養到,但我知道的是我吃很飽!!不上課是多麼美妙的 是啊 阿對嘞最後謝謝同學老師們這學期的合作。 真是感謝今天幫烤的人˙˙啊 !!!!!!!!!!

在嘉大的第一次期末

圖片
很快的一學期又過去了,轉眼間學期也快接近尾聲。使該好好學會怎麼跟書當朋友。 讀書前必須來杯熱巧克力和抹茶蛋糕><

寶來

圖片
寶來地區(Baolai area)為高雄(Kaohsiung)著名之溫泉鄉, 2009年莫拉克風災導致溫泉源頭受創,在高雄市政府積極推動下,2017年1月於寶來國中後方台地成功開鑿溫泉井,並將取得之溫泉導入寶來花賞溫泉公園內。 溫泉井水溫達52oC,PH值約7.2,屬弱鹼性,為優質的碳酸氫鹽泉,其特色無色透明、泉質溫和;並因能軟化皮膚表層,洗後肌膚觸感嫩滑,故有「美肌之湯」的別名。園區佔地5.4公頃,栽種1370株的花旗木、河津櫻、藍花楹、美人樹等開花喬木,全年都會有繽紛的花海,遊客可以在繁花盛開中體驗手、足湯的愜意風情。 跟家人的假日閒晃 

錫安山

圖片
原名 雙連堀 ,是一處位於 台灣 高雄市 那瑪夏區 的山坡地,被爭議性 新興宗教 組織 新約教會 宣稱為「 聖山 」,截至2015年,錫安山約有300名居民。 1963年,原本隸屬於 台南 長老教會 台南聚會所的 洪以利亞 (原名洪三期)、 張約翰 (原名張國勝)、 朱約拿 (原名朱隸華)等人來到杳無人煙的雙連堀開墾;1965年,洪以利亞遇見了創立新興宗教組織新約教會的 江端儀 ,並歸信了該教會,請教會的信徒一同發展雙連堀 [3] :156 。 1967年,江端儀之女兒張路得把雙連堀取名為「錫安山」 [4] :367 。新約教會認為,錫安山就是 基督教 先知 以賽亞 所預言「 耶和華 殿 的山」,萬民要歸到此山上,此後更多信徒上山 朝聖 ;洪以利亞亦在1978年宣布,該處被 神 選為今天的錫安山 [3] :156 。《新世紀宗教研究》指出,新約教會上述建構 聖地 的模式,相近於早期 猶太人 宣稱 錫安 為耶和華所揀選 [5] :102 。1979年5月10日,接掌新約教會的洪以利亞正式在錫安山定居, 同工 反對他這樣做,認為他這樣是放下了新約教會的文字工作、以及其他地方教會;洪以利亞反駁指,是神要求他住在錫安山,有如 摩西 留在 西奈山 一樣,離開錫安山就像離開神,此後同工的態度有所轉變 [4] :370–371 。 在1977年7月,台灣的戶政部門整編 門牌號碼 ,錫安山上的信徒總共獲得12個門牌 [4] :369 。但是,由於當時台灣正處於 戒嚴時代 ,政府不接納錫安山這樣的社區, 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 在1980年推行「清岳專案」,以警力驅逐上錫安山的信徒 [6] 。錫安山尚有剩餘信徒,台灣政府當局又進行了多次搜山,並先後以 徵兵 、 法院傳票 和警方約談為由,要求其他信徒離開錫安山 [7] 。結果,所有信徒在1980年4月後不能合法居於錫安山上 [3] :157 。政府希望新約教會信徒不要在錫安山上聚居,令政府難以管理;新約教會內部提出了兩種處理方式,一是以法律手段重返錫安山,二是指控政府侵犯 宗教自由 、並把事件定位為對信徒的考驗 [3] :157 。 政府與新約教會展開法律訴訟,不少錫安山上的信徒回到地方教會,山上原本的12戶人家剩下三家人不願意離開;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的甲仙教會把一所位於洪以利亞登錫安山之起點的豬舍改為聚集中心...

鹿耳晚晚早餐

圖片
「 鹿耳晚晚早餐 」藏身在台南林森路旁的巷弄中,很難想像在這周圍全是透天住家,的巷子裡有一間這樣的早午餐店。早午餐選擇相當多樣,漢堡、蛋捲、帕尼尼...等 周圍三大面落地窗,讓店內環境明亮又舒適。生意相當好店內總是處於客滿狀態,一大群人一起聊天的聲音也是相當可怕的,再加上這裡的座位都是開放式的,沒有特別間隔開來。

台鐵鐵路便當

圖片
鐵路便當 ,為 鐵路車站 或列車車廂內所販售的 便當 ,在 日語 中稱作「 駅弁 」(Ekiben)。 在日本,不同車站與行駛在特定地區的列車,經常會販售融入當地特有食材的鐵路便當。 起源 搭乘火車時,會長時間被拘束在 列車 上,依搭車時間有時會需要用餐,因此出現了在車站或車廂販售便當的型態。 日本 最早的鐵路便當出現於1873年至1884年年間,是來自於當時以 飯糰 和 粽子 作為午餐時的延伸產品。 同様在火車內用餐的方法還有利用 餐車 ,在日本最早是由 山陽鐵道 在1899年所引進,比鐵路便當的發展晚了許多。